2022年度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防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指南的通知
为进一步落实北京市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管控有关工作,强化科技支撑力量,推动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防控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会同市城市管理委、市消防救援总队,面向我市征集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防控科研攻关项目,本次征集采用“揭榜挂帅”形式进行,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方式
本批次科研攻关项目,由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按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会同市城市管理委、市应急局、市消防救援总队等部门,在多次调研企业、行业协会和专家评议基础上,从检测安全、充电安全、电池安全等防控电动自行车充电火灾的技术方向,凝练形成榜单任务,向社会发榜征集揭榜团队,并对揭榜项目组织评审,择优予以经费支持。
二、申报要求
1.项目均需由企业牵头组成揭榜团队开展“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每个揭榜团队的组成单位原则上不超过4家,且均需为北京市注册的法人单位;各参与单位需具备完善的财务、档案和保密管理制度,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并遵守科研诚信要求,签订《承诺书》(见附件)。
2.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等开展产学研合作,组成创新联合体开展揭榜攻关,填报《项目申报简表》、《项目实施方案》(见附件)须对榜单任务需求全覆盖,具有科学、合理、明确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考核指标,且应用示范具备可行性、保障性;经费预算编制应当真实、合理,符合《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有关要求,配套经费与市级科技经费比例不低于1:1。
3.揭榜团队对任务分工、考核要求、经费拨付方式和成果归属等进行具体约定,并将榜单任务目标摆在突出位置,集中优势资源,全力开展限时攻关,鼓励揭榜团队提前完成攻关任务并开展示范应用;项目任务执行要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揭榜团队设负责人1名,负责人在揭榜攻关期间,原则上不得调离或辞去工作职位。
4.揭榜团队项目攻关取得的科技成果需在市级职能部门承认或指定的应用场景下进行示范应用,且揭榜团队能对示范应用中的产品装备提供不少于2年的后期维护服务;项目验收将由市城市管理委、市消防救援总队等市级主管部门会同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通过现场验收、用户体验与第三方测评等方式在真实应用场景下开展,充分发挥最终用户作用;由于主观不努力等因素导致攻关失败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并依规纳入诚信记录。
5.每家企业可参与申报不超过2项榜单任务,且只能作为1项榜单任务的牵头单位;项目征集结束后,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会同市级相关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与论证,根据项目成果指标先进性、技术路线成熟度、场景应用方案完备性、经费预算合理性、揭榜团队综合能力等择优确定榜单任务的揭榜团队,每个榜单任务支持项目数为1项。
6.项目在申报、评审过程中,揭榜团队及参与人应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原则,不得以任何形式探听其他申报主体及评审专家信息,不得请托游说评审专家,不得进行可能影响评审公正性的活动。
三、申报说明
采用网上申报形式,申报单位填报《项目申报简表》(附件2)、《项目实施方案》(附件3),签订《承诺书》(附件4),将电子版及带章扫描版(附件4仅提供带章扫描版)打包发送至chengshikjb@126.com(邮件标题为“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防控-任务名称-牵头单位名称”),发送后请电话确认。申报时间截至2022年3月31日(星期四)下午2:00。联系人:姜老师、卢老师,联系电话:010-88827191、010-55578047。
附件:
附件1.“揭榜挂帅”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2.项目申报简表
附件3.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4.承诺书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附件1
“揭榜挂帅”项目申报指南
一、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安全检测设备研发与示范应用
(一)需求目标
研究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安全检测技术,建立检测模型,能够通过多指标综合分析,准确判断电池潜在风险;针对快速检测应用场景,研制适用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安全检测设备,能够快速、高效识别高风险、过老化的电池;针对深度检测应用场景,研发适用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安全检测设备,能够提示潜在风险、预估电池寿命、形成电池体质检测报告并给予用户意见建议。
(二)考核指标
1.完成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分别构建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快速检测模型和深度检测模型各1套,两套模型涵盖的总检测能力须包含但不限于以下13项指标。1、电池预警检测指标6项:电池总电压过高、总电压变化速率过快、内短路、异常产热、温升过快、温差过大;2、电池故障检测指标5项:电池内阻异常、放电过流保护、绝缘故障、电池漏液、充电接口故障;3、电池性能评估指标2项:电池健康度评估、电池剩余寿命评估。
2.研制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快速检测设备,单次检测时长为分钟级,设备成本不超过2000元;研制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深度检测设备,单次检测时长在30min左右,可同时诊断电池数量不少于6个,设备成本不超过10000元。
3.两种检测设备应分别针对适用场景进行合理化设计,产品安全性在符合相关设备安全标准基础上,应突出小型化、便捷化、智能化等特点,设计使用寿命均不低于3年。
(三)交付成果:两种检测装备、样机图纸及设计资料、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真实场景应用示范。
(四)时间节点:研发时限为1年。
(五)榜单金额:不超过400万元。
二、电动自行车智能检测充换电系统及设备研发与示范应用
(一)需求目标
研究电动自行车智能检测充换电系统,可对电池体质进行检测与判断,匹配最优安全充电策略,能够及时发现充电过程中的热失控等险情,自动进行预警和消防处置;研发基于电动自行车智能检测充换电系统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充电桩、充电柜、换电柜),可靠性、安全性、智能化等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相比现有产品具备迭代推广价值。
(二)考核指标
1.构建电动自行车智能检测充换电系统,包括通信、环境、电源、电池、消防等系统故障综合判断及控制策略,系统可感知环境温度进行低温加热和高温散热控制;可自动进行水浸故障判断,遇水浸可自动切断系统供电并上报故障数据;可进行充电检测智能控制,能够与电池管理系统(BMS)通讯,识别各类充电异常情况,进行快速安全处置并上报故障数据;充换电仓各仓室具备独立消防系统,可实现火情自动探测和数据自动上报,遇电池起火消防系统启动时间为秒级,自动灭火时间为分钟级。
2.研制基于电动自行车智能检测充换电系统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充电桩、充电柜、换电柜),各项指标需符合《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安装技术规范(试行)》要求。鼓励能够提升充电安全性、消防安全性及预警能力等的高新技术进行融合创新应用。
3.研制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充电桩、充电柜、换电柜),系统控制单元、充电单元需采用模块化设计,单一故障不影响其他部分正常使用,柜体采用前维护设计,单元故障后可独立进行快速维修。充电柜、换电柜单格成本不超过1500元,充电桩单桩成本不超过1000元。
(三)交付成果:设备产品、样机图纸及设计资料、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真实场景应用示范。
(四)时间节点:研发时限为1年。
(五)榜单金额:不超过400万元。
三、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电源研发与应用
(一)需求目标
研制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电源,可对电池充电全过程进行安全控制;具备通用性,可自适应匹配不同电池类型,以最优策略充电;可实时检测充电温度,过温自动断电并蜂鸣报警。
(二)考核指标
1.研制的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电源需符合《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技术要求》(GB/T 36944-2018)。
2.电源在电池充电过程中,可与电池BMS通讯,采集电池电芯电压、充电电流、BMS充电MOS状态、电芯温度等信息,对充电全过程实施监测,电芯出现热失控风险时,能够自动停止充电并发出蜂鸣报警。
3.电源需采用主动防护策略,具备过流、短路、过压、过温等防护措施,全方位保证充电安全;能够匹配不同电压平台,针对不同电池类型自动提供最优充电策略;具备预充电功能,能有效避免充电接入的打火情况发生;产品设计使用寿命不低于5年,成本在百元左右。
(三)交付成果:电源产品、产品图纸及设计资料、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真实场景应用示范。
(四)时间节点:研发时限为1年。
(五)榜单金额:不超过250万元。
四、电动自行车智能云控高安全性电池组研发与示范应用
(一)需求目标
研发智能云控高安全性电池组,实现电动自行车充电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遇热失控不起火、不爆炸。
(二)考核指标
1.研发电动自行车充电电池全生命周期主动安全管理技术,实现对电池关键数据24h不间断监控,内短路风险提前30min预警率>95%,电压、温度参数离群安全风险识别率>99%。
2.研发云控电池组安全风险态势感知平台,对云控电池组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具备充电风险识别功能,远程云控安全防护及自动处置的平均响应时间为秒级,运维系统高等级故障响应平均时间为分钟级。
3.研制智能云控高安全性电池组,电池组具备单体自灭火等安全保障技术,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包外不蔓延、不起火、不爆炸,成本原则上不超过市场同类型产品。
(三)交付成果:电池组产品、产品图纸及设计资料、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平台第三方测试报告、真实场景应用示范。
(四)时间节点:研发时限为1年。
(五)榜单金额:不超过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