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申报

成果申报

信息快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科学家故事  > 正文

叶渚沛:躬身追求真理 一生赤诚报国

发布者:点击量:发布时间:2022-11-11

 
作者:张锁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1/11 17:47:39
选择字号:
叶渚沛:躬身追求真理 一生赤诚报国

 

叶渚沛是我国化工冶金学科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创始人、首批科院学部委员,曾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委员,被时任科院院长方毅誉为“人民科学家”。

他的一生赤诚报国、献身科学、追求真理。今年时值叶渚沛先生诞辰120周年,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纪念他,缅怀他为我国化工冶金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追思他为国家建设和科技发展不懈奋斗的光辉人生,学习他唯真求实、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

矢志不渝、心系祖国的楷模

1902年10月6日,叶渚沛出生在菲律宾一个爱国华侨家庭。

1910年,少年叶渚沛随父回国探亲,目睹了祖国由于技术落后,造不出兵舰而备受欺压的境况,立志科技报国。

1921年,刚读完中学的叶渚沛与父亲深谈,希望到美国学习冶金专业,因为:“一个国家的钢铁产量,标志着这个国家的富强程度。我国钢铁工业太落后,才造成近百年来被列强欺压瓜分的悲剧。中国富强太需要钢铁了!”

当年,19岁的叶渚沛赴美,先后在科罗拉多矿业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联合碳化物研究所、中央合金钢公司等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工作。

在国外学习工作的十几年中,叶渚沛始终不改少时志,一片丹心向祖国。

1933年,他放弃了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回到战乱中的祖国。

叶渚沛十分关心和支持共产的革命事业。鲜为人知的是,他曾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倾囊相助白求恩购置行装和医疗装备前往延安,秘密协助周恩来总理通过外交途径公开“皖南事变”真相。1944年,他被迫以考察名义访学欧美,并抓住机会学习掌握世界工业新动向。

1949年,获悉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叶渚沛欣喜万分:“我们这些长期漂泊海外的游子,从此有了自己的国家,为祖国争荣誉、振兴中华的抱负可以实现了”。

1946年叶渚沛(左一)在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组长时与同事们合影。

于是在1950年,他毅然辞去联合国经济事务部高级官员的职务,踏上回国之路。

立足前沿、开拓创新的先驱

1953年,为解决国家对钢铁和有色金属的迫切需求,叶渚沛给毛主席写信:“请您给我一研究机构,使我能有机会做有系统的研究,发展重工业的方法。”

1958年,中国科学院正式批准建立化工冶金研究所(过程工程所前身),叶渚沛受命出任所长。他领导组建了炼铁、炼钢、流态化、湿法冶金等实验室,针对攀枝花钒钛铁矿、包头稀土铁矿和大冶铜铁矿的综合利用等进行科技攻关。

1958年至1971年,叶渚沛担任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首任所长。(本文图片来源:过程工程所)

叶渚沛提出“三高一喷”理论,发展了氧气转炉炼钢技术,组织了小型试验和半工业试验,并于1962年获原国家科委立项拨款2400万元,在石景山钢铁公司建造了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厂,为我国高炉生产技术水平和产量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开创性工作,不仅在当时取得了显著成果,也为今天过程工程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严济慈曾做高度评价:“叶渚沛同志知识渊博,学术思想活跃,在科学研究上善于运用多科学的综合观点,从国民经济全局考虑,并始终关注国家建设的需要。根据国际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他不断地提出解决国家经济建设中许多重大课题的意见和建议。”

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表率

建国初期,在包头矿的开发过程中,叶渚沛与苏联专家的意见不一致,被扣上“反苏分子”的帽子。但是他本着对科学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始终坚持综合利用包头稀土资源的主张。

在1952年的一次会议上,他通过大量数据资料,对比了两种方案的利弊,更郑重表示:“我们要对子孙后代负责,要珍惜包头矿产资源。”

针对转炉还是平炉炼钢的争论,他不惧压力、不畏权威,用实践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最终使我国较早地掌握了先进的转炉炼钢技术。

1971年,叶渚沛写给毛主席的信中明确提到,“作为一个爱国者和现代重工业技术的专业人员,我对苏联专家提出的许多错误和有害于我们的冶金建设的建议,我不能保持沉默,我公开地给予反对。我知道这是冒险的,但我对党有无限的信任”。

这正是叶先生敢于质疑、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真实写照。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叶渚沛是坚定的爱国主义战士、是享誉世界的化工冶金学家、是科学家精神的典范,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

纪念叶先生,就是要学习他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

过程工程所建所之初,在一穷二白的艰苦条件下,他针对新中国建设对钢铁的迫切需求,带领一批踌躇满志的年轻科学家,筚路蓝缕,攻坚克难,为我国化工冶金事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新时代,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把叶先生的精神继承好、发扬好、践行好,时刻牢记“国家队”“国家人”的初心,肩扛“国家事”“国家责”的使命,实现从“会做什么”到“该做什么”的转变,继承发扬叶渚沛科技报国、创新为民的精神,以时不我待的奋斗姿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纪念叶先生,就是要学习笃定创新、引领前沿的科学精神。

在科研道路上,叶渚沛始终坚持面向需求、前瞻布局、创新引领、勇攀高峰。

新时代,我们要赓续传承他的科学精神,一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坚持全所一盘棋,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以介科学理论及方法为核心,在低碳能源、战略资源、绿色化工、高端材料、生物医药等核心领域,开展战略性、先导性、前瞻性研究,擘画绿色过程制造宏伟蓝图。

二是围绕国家“双碳”目标与“卡脖子”难题,加强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从基础到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大平台,引领过程工程理论创新及技术变革,为过程工业低碳绿色重塑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国重重组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建制化科研组织的优势,实施人才强所战略,打造若干创新高地,形成“分可独立作战,聚可合力攻关”科技创新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

纪念叶先生,就是要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叶渚沛不计名利、不慕虚荣、艰苦朴素、严于律己。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发扬他为人为师的风范,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特别是青年一代,要甘坐冷板凳,不忘初心、潜心致研、默默耕耘。

叶先生精神,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将永远引领和激励过程工程所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本报记者张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