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黄铭枫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林宁合作在一项模型研究中分析认为,在未来气候条件下,我国东南部台风强度可能增加,导致更多的损失。相关研究9月8日发表于《科学报告》。
研究者模拟了2013-2019年间的十次超级台风,及其至21世纪末在中等(RCP 4.5)和高排放(RCP 8.5)场景预测会出现的气候条件下可能造成的损害,评估了我国东南部未来台风影响。他们将这些影响和1860-1880年间气候条件下相同的模拟超级台风影响进行了比较。
他们发现,与历史气候条件下相比,21世纪末,台风的平均风暴强度在高排放场景下增加了12%,中等排放场景下增加5%;与历史条件相比,平均降雨在高排放场景下增加25%,中等排放场景下15%。到本世纪末,与历史条件下台风的经济影响相比,由台风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在高排放场景下增加128%(相当于2180亿元)。
黄铭枫表示,在中国东南部,台风的经济影响在各地区有所差异。在中等排放场景下,以及台风造成最大损失每五十年重复出现的条件下,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四个东南部最易遭受台风的省份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到本世纪末与历史气候条件相比将增加75%。其中广东省的经济损失增幅最小(20%),福建增幅最高(170%)。他和合作者认为,这或因广东省为缓解台风风险所作准备比其他省份更为完备。
研究者表示,这些发现表明,至21世纪末台风强度或会增强,而其所致破坏和经济损失或不均衡分布于中国东南部地区。这些发现凸显出需设计有效缓解措施,在这一区域尤其是局部水平上降低未来的台风风险。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2-17323-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