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恩师陈创天先生的生活点滴,像我的独家记忆,埋在心里,不太愿意提起。陈老师毋庸置疑是最具代表性的科学家,为人所知的事迹就不提了,分享些生活中的小事。
研二刚进实验室的时候,有一次跟陈老师提起,研一的课程学是学了,但感觉知识点像一盘散沙,没办法把独立的知识点连成知识网络,脑袋里空空的,心里也不踏实。陈老师微笑着说,没关系,等以后在科研过程中不断汲取新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强化学习到的知识,能连的会越来越多,等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连成网络。简单的话语,让我宽心不少。陈老师确实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不断学习,从深紫外到中远红外,从光谱到原子钟,从老一辈纸张书写到电脑等智能设备。
陈老师是真正关注科研、不以文章论成败的人。在入学博士选题的时候,陈老师亲切的告诉我,个人能力不是取决于他/她发了多少文章,而是有没有真正解决一个科学难题,解决一个有实际意义的问题。随后,陈老师以刘丽娟师姐的事迹为例教导我,虽然从文章影响因子来看,刘师姐的某项工作好像不特别亮眼,但是这个工作对解决某某问题、促进某某材料的发展至关重要。陈老师的这段话深深触动了我,时至今日,每次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我仍然以陈老师教的信念为力量,努力坚持做真正有意义的科研。
陈老师有句口头禅:First is best。大概意思是世间万物倾向于以简单模式运行,最先发现的往往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好的。在日常组会里,陈老师也时常提醒大家,做科研要安下心来,踏踏实实,不要想的太复杂。心无旁骛才能在科研上走得深、走得远。
陈老师的敦敦教诲,指引着我一路前行。感恩!
学生:姚文娇
?
陈创天院士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